“以他现在的状态,每场只上5分钟还不如去G联赛好好练级。”近日,前中国男篮国手王仕鹏在解说NBA比赛时,针对中国球员杨瀚森的处境给出了这样尖锐却中肯的评价。自登陆NBA以来,杨瀚森加盟的球队并未给他太多表现机会,本赛季前三场比赛场均出场时间仅4.8分钟,场均1.2分1.5篮板的数据让不少期待他的球迷感到失望。王仕鹏的这番话,不仅点出了杨瀚森当前面临的现实困境,更引发了关于中国球员如何在NBA立足的深度思考。
杨瀚森的困境,本质上是“比赛节奏适应”与“技术短板暴露”的双重问题。作为一名身高2.18米的内线球员,杨瀚森在CBA时期以出色的低位技术和策应能力著称,曾当选CBA全明星和最佳防守球员。但进入NBA后,他明显跟不上联盟的快节奏打法。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,他多次出现因回防速度慢而被对手打快攻的情况,进攻端也因对手的高强度防守而难以施展低位技术。前三场比赛中,杨瀚森的投篮命中率仅为33.3%,且没有一次助攻,与他在CBA时期的表现判若两人。正如王仕鹏所说:“NBA的比赛节奏比CBA快太多,他的脚步和反应速度还没跟上,强行留在NBA打垃圾时间,对他的成长没有任何好处。”

G联赛作为NBA的附属联赛,确实是年轻球员打磨技术的理想平台。与NBA相比,G联赛的比赛节奏虽快,但对抗强度相对适中,更适合年轻球员适应美式篮球的打法。同时,G联赛的球队会给年轻球员更多的持球和战术核心机会,有助于他们针对性弥补短板。回顾中国球员的NBA之路,周琦曾在G联赛效力期间大幅提升了自己的投篮和防守能力,为后续重返NBA奠定了基础。对于杨瀚森而言,若能前往G联赛,他可以获得充足的出场时间来提升脚步速度和外线投篮能力,同时还能在比赛中积累美式篮球的战术理解,这比在NBA坐冷板凳更有意义。
当然,王仕鹏的建议并非否定杨瀚森的潜力,而是基于现实的理性分析。杨瀚森的优势在于出色的身高臂展和内线手感,他的低位勾手和篮板嗅觉在年轻球员中依然出众。但要在NBA立足,他必须弥补两大短板:一是移动速度,二是外线投射。G联赛的比赛恰好能提供这样的提升环境,那里的教练会根据球员的特点制定训练计划,同时密集的比赛赛程也能让球员在实战中快速成长。此外,G联赛与NBA的紧密联系也让球员有更多机会被NBA球队观察,一旦表现出色,随时可能获得召回机会。
对于杨瀚森和他的团队而言,当前最需要的是放下“NBA球员”的光环,理性评估自身处境。王仕鹏的直言不讳,其实是对中国篮球人才的负责。在NBA的冷板凳上消耗青春,不如前往G联赛脚踏实地提升自己。正如篮球名宿姚明所说:“球员的成长需要合适的土壤和充足的阳光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舞台比追求虚名更重要。”期待杨瀚森能够正视当前的困境,做出最有利于自己成长的选择,未来以更成熟的姿态重返NBA赛场。